教育就是“拼家庭”?你是认真的吗?
很多家长抱怨,学校什么都不教,打着教育的旗号这则却不踏踏实实的做教育的事情,很多教学的责任压在了家长的肩膀上,而家长只能掏出自己辛辛苦苦挣的钱,把孩子送到辅导机构,这简直不是在“受教育”而是在“拼家庭”谁的家庭更能让孩子接受的到更多更好的教育,这是则违背的社会教育的初衷。
教育就是在拼家庭“经济”
目前大量所谓“教育回归家庭”,无非就是学校不教了你自己教,老师不做了家长做,如果做不到就送课外班。
说实话,这种“回归”是考验经济基础的,普通家庭真的回归不起。一句看似励志的口号,成了每个普通家庭拼命扛起的不可承受之重。
教育应该回到该回的地方去
所以并不是学校不再承担“教学”,而是学校承担了更加重要的教学,从单纯学知识转变为思维模式的打造。
0-6岁孩子的大脑突触在不断地进行联结和发展;而脑科学已经证实,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多感官,需要从体验入手,才能最优化大脑的发育。
一句“不上文化课”,就是在提醒我们:之前被傻刷题、被死记硬背耽误的“机会成本”;那些让孩子主动探索,自主创造,阅读、动手等等,这一系列是更加宝贵也更加重要的内容。
教育“家庭”是关键,但绝对不是拼家庭
教育从未“出走”家庭,何来“回归”一说。比起讨论教育要不要回归,我们更该关注的是,各方如何各司其职。
这次很多老师的留言也强调了,学龄前家庭要注重习惯的培养。
教育是全社会都应该努力去做的事情
教育,从来都是学校、家庭、社区三位一体的。
老师和家长任何一方的想法都是需要被更多人看到,彼此看到,这样才是“沟通”,我们才能互相理解,更好形成合力。
想要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,不仅仅只是靠家长或是学校单方面的力量,而是需要的是全社会共同的努力,家长的教育俗称“感性教育”,是孩子人生中最为重要的阶段性教育,而学校承担的教育更多是为“理性教育”,丰富孩子的知识体系以及架构的,二者教育缺一不可,或更是需要双方相互沟通协调、相互理解的教育。
上一篇: 正确看待儿童逆反心理
下一篇: 刚上幼儿园,就开始厌学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