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 太原科大心理咨询中心  >  太原哪里看亲子教育最好  >  亲子沟通艺术:积极倾听具有神奇的力量!

亲子沟通艺术:积极倾听具有神奇的力量!

来源:太原科大心理咨询中心 时间:2020-01-06 16:28:24

  如果有人倾听你,不对你评头论足,不替你担惊受怕,也不想改变你,这多美好啊……每当我得到人们的倾听的和理解,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,并继续前进……

  这真神奇啊!一旦有人倾听,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有了解决办法,千头万绪的思路也会变得清晰起来。

  孩子大了,做父母的都希望知道孩子在想什么,渴望能时不时地和孩子说说心里话,但是不知什么时候开始,孩子心灵的大门似乎对他们紧紧地锁上了,他们怎么努力也打不开。

  为什么会这样?在进化妈看来,主要原因有二:

  其一,父母不注意倾听孩子的感受,而感受恰恰是沟通的核心所在;

  其二,父母把核心放在“纠正孩子的问题”上,而没有充分意识到,孩子的问题其实常常是对父母糟糕的教育方式的反映。

  所以,当父母只想纠正孩子的错误时,其实是把本属于自己的责任推到了孩子的身上。

  这两个因素导致亲子关系形成一个恶性循环,最终,孩子不愿与父母说心里话,甚至彻底关闭沟通的大门,也就无可厚非了。

  01

  春节去邻居家拜年,遇到邻居家12岁的女儿笑笑。

  时隔一年,感觉这孩子有了很大变化,不似以前那么开朗、热情。

  跟她聊天,聊到学习,她忽然说:

  “阿姨,活着真没意思,我不想上学,要是能安乐死最好……。”

  听了这话,我大吃一惊。

  12岁的孩子,在大人看来,正是无忧的年纪,怎么就不想活了呢?

  后来从笑笑妈口中得知,笑笑前段时间确诊,患了儿童抑郁症,正在慢慢治疗。

  厌学、爱哭、爱发脾气,有时又说肚子疼……这些都是笑笑那段时间的表现。

  学校老师也反映,孩子之前活泼开朗,经常跟同学打成一片,后来不知怎的,她表现出孤僻不说话,上课没精打采,还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,跟老师产生对立情绪。

  夫妇俩认为,平时除了学习上抓得严一些,其他合理要求都会尽量满足,在家里也会陪孩子,所以认定孩子是在无理取闹。

  直到有次发现,笑笑在网上反复搜索一首叫《黑色星期天》的关于自杀的音乐,才感到孩子好像心理出现了问题……。

  教育专家曾说:

  引导孩子的人生,不是在孩子身上复制我们的人生观,更不是对孩子进行严苛的管控。

  而是在孩子幼时,在尚不具备选择能力和指挥时,倾听孩子的声音,引出孩子内心的渴望,帮助他成长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。

  在笑笑看来,父母即便在家,也是忙业务、看手机,根本不会用心听自己说话。

  在家里没人倾诉,又要面对父母在学习上的高要求,笑笑时常感到孤独而压抑,遇到压力大时,她就会偷偷啃手指甲,以此来释放紧张情绪。

  其实,孩子的心是最敏感的,他们需要的不是低质量的沉默和守护,而是高质量的倾听和陪伴。

  哪怕一天只拿出十几分钟用心倾听和陪伴孩子,他们的心理也会有极大的满足感。

  02

  现在很多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身体长得高不高壮不壮,学习好不好,而对于孩子的内心世界,却不愿花太多精力去了解。

  心理卫生专家梁月竹说:“青少年患抑郁症、焦虑症的等心理疾病,与其环境及其家人因素的影响都有关联。”

  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,本应是孩子生活学习中最好的倾听者和陪伴者,但有些家长往往以工作忙为借口选择忽略。

  还有很多家长迫于无奈把孩子留给老人照顾,这类留守儿童极度缺乏父爱母爱,因为老一辈的人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,基本只管温饱,在孩子的教育和心理健康方面是力不从心的。

  世界卫生组织于2014年发布的报告显示:

  抑郁症在“青少年疾病及残障”的致因排行中高举榜首,在儿童及青少年中的流行率约为5%——12%,这个数据还在上升。

  而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《全球青少年健康》报告显示:

  在10——19 岁的青少年中,有抑郁症是致病和致残的主要原因,研究表明,半数的精神障碍人群,在14岁前首次出现症状。

  当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时,面临高强度的学习压力跟生活中的各种烦恼,尤其青春期前期的孩子,要面临向青春期过度,如果压力过大,无法承受,又没有倾诉的出口去释放,就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。

  知乎上,一名患抑郁焦虑症的女孩这样描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:

  小学三四年级时袭击患过肿瘤,病痛来袭时,她勉强支撑着到妈妈教书的教室门口求救,想获得妈妈安慰并诉说自己的恐惧,但不知情的妈妈却搬了一个小板凳到教室外,命令她:你就坐这儿。

  后来女孩厌学,妈妈以为是孩子叛逆期,直到有一天,她看到女儿手上有拿着小刀划过的10道自残伤疤……

  女孩说:我心里是恨妈妈的,她每天在我身边转,却从没安心听我说过话……

  即使当时在病痛中,也没有给她倾诉的机会,这让她很绝望。

  最终,她看到自己强势的母亲落泪了。

  孩子的伤疤历历在目,话语句句戳心。

  这位母亲很后悔在孩子需要倾诉陪伴的时刻,没能拿出时间和耐心,多倾听一下她的内心表达,但一切都不会重新来过。

  阿黛尔·法伯说:如果家长能真正倾听孩子的叙述,孩子就能容易地表达他们面临的困境,有时候,孩子需要的是我们能与他们产生共情。

  03

  去年六月份,湖南卫视推出了一期青少年健康成长心里释放表述节目《少年说》。

  节目播出后大受欢迎。节目中,孩子们鼓起勇气,把平时最想对父母说的话一股脑儿地倾吐出来:

  00后小学生贺佳怡告诉父母,他们的每一次吵架都会让自己偷偷伤心、哭泣很久;

  刚上初中的小姑娘袁璟颐,站在勇气台上对妈妈喊话:孩子不只是只有别人家的好,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!,你怎么不看一下呢;

  而被父母要求,上了12个补习班的三年级小学生周子皓,则向妈妈倾诉了自己上补习班承受的巨大压力,并期望获得妈妈理解,孩子的话让妈妈哽咽不已。

  节目中孩子们或是幸福,或是“沉痛”,或是“皮一下”的倾诉,让家长们看得“笑中带泪”。

  父母们惊讶于孩子的内心像个小宇宙,藏着这么多大人不知道的烦恼和小秘密,后悔错过了很多陪伴和倾听孩子心声的机会。

  父母只有多倾听孩子的诉说,才能深刻地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,也才能多给孩子提供更有力的帮助。

  在这一点上,杨澜可谓是一个称职的母亲,一次采访中,她说:

  即使日常工作再忙再累,回到家中,我都会抽出时间跟孩子认真交流,专心致志地跟他们说话,认真耐心地听他们说每一件事。

  杨澜的儿子今年二十多岁,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,是外界公认的“才华横溢,平易近人”的阳光大男孩,女儿也开朗大方,谈吐不俗,两个孩子都非常优秀。

  兄妹俩尤其喜欢跟妈妈聊天。其实,很多时候,孩子的倾诉是对父母的一种信赖。

  尊重孩子的内心想法,珍惜孩子们与自己的每一次倾诉、交流。

  “爱是彼此的尊重。”这是杨澜常说的一句话。

  她知道,孩子在跟你倾诉的过程中,是释放压力,也是爱的表达,而你通过倾听孩子的心声,也更能了解孩子近期发生的一切。

  04

  《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》显示:

  54.8%的学生遇到烦恼会向朋友诉说排解,27.9%的学生会向家长诉说,28.8%的学生会压在心底生闷气,1.2%的学生会找老师。

  孩子的心理表现明显:

  他们有话、有秘密想倾吐,可对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,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,会出现压抑、焦虑与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。

  调查中说,大部分学生感觉如果能与父母经常倾诉,会让他们有幸福感。

  而相比于中学生,小学生则更愿意与父母倾诉交流,遇到烦恼,愿意跟父母诉说。

  以前的孩子兄弟姐妹多,在情感上有相互给予,相互倾诉表达的机会。

  现在很多的独生子女,在家里只能将父母、老人作为主要倾诉对象。

  儿童心理学专家指出:

  孩子需要被理解、关爱和倾听,当孩子把内心的垃圾倒出来后,才能真正装下你的良言和教诲。

  每天拿出一点时间,陪伴倾听孩子的心声,是拉近亲子关系的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。

  关于倾听,杰弗里·伯恩斯坦在《叛逆不是孩子的错》中这样说:

  倾听是关键,倾听孩子不等于告诉孩子该怎么去做,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,不带私心杂念地倾听,不急于对孩子下结论。

  在倾听孩子心声时,父母要与孩子保持目光接触,消除分心,倾听时切记开口,让孩子知道你在听着,不要一味地批评孩子。

  只有倾听孩子的声音,你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。

  新学期伊始,孩子们又将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。

  请放下手机,放下手头的工作,给予孩子有质量的陪伴,多倾听一下孩子的心声,相信这会让我们与孩子间的感情变得更加深厚。